关于尉迟恭的传说
刘家庄,一个只有1300多口人的小村庄,坐落在忻州城北25公里处,依山傍水,空气清新,可谓景色宜人吧。
刘家庄村西南方有两块耕地,分别叫“南营”、“北营”;村东南方有好几条沟,其中一条山沟叫“堡子沟”。据说,这三个地名都与唐朝名将尉迟恭有关。
唐朝初年,尉迟恭率领一支部队屯兵于刘家庄一带,扎有两座大营,就是今天的“南营”和“北营”。为了加强军事防御能力,尉迟恭在两座大营东面约2公里处修筑了一座堡垒,就是今天的堡子沟一带。据说尉迟恭的兵器就遗留在沟里。
顺着堡子沟往东4公里,就是金山山脉的主峰金山。“金山”之名,有人说是因为它像汉字的“金”字而得名,也有人说是因为它出产黄金而得名。
相传,当年尉迟恭每天骑马到金山上淘取黄金,以养活部队。金山有六个洞,每天进一个洞能淘得一斗黄金,六天一轮,周而复始。——今天的金山脚下一块巨石上有一个大大的很明显的马蹄印,据说那就是尉迟恭的战马踩踏下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尉迟恭的部队不断壮大,老将军觉得每天一斗金子不够部队开销了。于是,他就对着金山唠叨:“连我的部队也养活不了,还金山呢?干脆改叫‘穷猴子山’吧!”第二天,金山六洞中果真不产黄金了,变成“穷猴子山”了。
传说,尉迟恭的儿子很不听话。父亲让他往东他偏往西,父亲让他吃饭他偏喝水。因此,尉迟恭临终前就嘱咐儿子,给自己做一口石头棺材。心想:儿子不听我的话,我要说做一口木头棺材,他肯定不给做;我说做一口石头棺材,兴许儿子就会做一口木头棺材呢。可事与愿违。儿子心想:我老不听父亲的话,总唱反调:如今父亲来日无多,我临了得听父亲一句话,就依了父亲,做一口石头棺材吧。于是,请了石匠,选取上等石料,精雕细刻,做起了石棺。尉迟恭看到这付光景,叹了一口气:“唉!若要洞门开,除非我尉迟转回来。”
民间有一种迷信说法:人死三年后,都要转世投胎的。如果人死后用石棺盛殓,就不能转世了。
从此以后,金山六洞就自然关闭了,如尉迟恭所说,再没有开过。尽管后人在金山上不断找寻,终无结果。甚至有人幻想找到尉迟恭的石棺,赶紧把他从石棺中弄出来,让他转世,那样金山六洞的洞门就会全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