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说自己的话

关键词: 给学生说自己的话,
作文在线 分享时间:

不妨先让我们比较一下下面的两道作文命题:

例①: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例②: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如果你是寓言中的年轻人,你会选择丢弃七个背囊中的哪一个?请你作出明确的选择,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笔者改编)

作文的源头在命题。

长期以来,尽管形式在不断更新,但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似乎一直陷于思想禁锢和道德拷问的泥淖之中,即使时至今日,也依然未能完全走出。因此,学生“不说人话”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作文的源头——作文命题的制约上。

是作文题还是道德题?对于当前的有些作文命题,我时常会有这样的疑惑。近几年,从考前的作文模拟训练到高考作文命题,似乎都是很有一点“高度”的,动不动就要求学生谈品德涵养、谈事业人生、谈人文环保甚至谈生命意义。这样的命题,对于一个几乎“家校两点一线”、“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学生而言,是不是太大、太沉重了点?单调的生活,加之缺乏切身的体验,却要求学生在这方面做文章,又何来“真情实感”?那么,学生在作文中“不说人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面所举的2001年高考作文,本来是很具有开放性的一道命题,但由于命题人在设置话题时进行了人为的限制,将话题局限于“诚信”这一点上,使得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荡然无存。在限制话题的同时,也捆绑了学生作文的立意;在捆绑立意的同时,又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我一直在想,如果命题人不加限制,而是要求考生自行选择丢弃七个背囊中的一个,并自圆其说,那将是一个多么富有创意、又是多么真实的话题啊!

再比如2013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个人觉得,这道作文题“绕”而且“玄”。作文材料试图用“牛奶”“矿泉水”“酒”等水性物质因“方盒子”“圆瓶子”而变的生活现象,为人生的“方圆”做铺垫,然后上升到“上善若水任方圆”的为人处世的高度,并最终将作文的立意定位于玄奥的处事之道——方圆哲学。尽管我不认为命题人是借此在宣扬没有原则不分是非的中庸之道,也不认为命题人是借此主张八面玲珑,不能棱角分明的圆滑处世哲学,但不可否认的是,作文命题的要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封闭于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之中的学生很少有这方面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没有生活积累,缺乏情感体验,却又要去谈处世之道,谈人生哲学,那么出现写作动力不足,“满纸矫情言”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类似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很多。在这样的命题制约下,要想学生在作文中“说人话”,其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在作文的源头——作文命题上解开束缚,少一点思想的禁锢和道德的拷问,多一点思想的解放和个性的张扬,是确保学生作文“说真话”甚至“说人话”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