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无论是这本书的题目还是其中的内容都让人觉得这是本生物学说上的著作。所以以开始看时我不免觉得有些枯燥无味。上面写的跟天书一样。我看的一头雾水。觉得无聊极了。不过,多往后翻几页还是能发现有意思的部分。书中的观点让我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人类主宰了地球,所以人类是伟大的。我们总以为蚂蚁、蜜蜂这些低级动物,没有思想,也没有自我。它们的生活只是过完每一天,它们永远在干同样的事情。它们不懂得休闲,享受它…
《爱玛》是简·奥斯汀的作品。奥斯汀小说结构并不宏大,但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真实可信。他们或小气或大度或势利或坦荡或卑微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即使过去了二百多年,这些人物似乎依然活在当下并且鲜艳夺目,这是简·奥斯汀小说的魅力,相比《情感与理智》,《爱玛》中的人物更加饱满与可亲。爱玛是一个上流社会未婚女子,她具有强烈的门第观念,不需要正当职业,业余爱好是做媒,谁尊贵谁卑微谁与谁能配成一对儿,她拿着…
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体现出记忆和期待之于幸福的意义的了。在本书的开头,奥古斯丁点明了贯穿全书的两大主题:寻找自我,寻找上帝。人之所以悲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为失去了上帝;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在寻找上帝的过程中发现真正的自我。记忆和期待的意义就在于,只有通过记忆和期待,人才能实现这一双重的寻找。实际上,这双重的寻找可以归结于一个问题:人和上帝的关系。这不仅因为人是…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我看了30年代奥斯卡最佳影片《飘》。电影分两部分看了近四个小时——带着近一个世纪前对电影制作技术的不屑和美国内战时期对陌生文化理解的功利主义,抵制住了“托裙时代”对女装的厌恶,忍耐力极强地看了30分钟,最后关掉了电脑。过了一个月,无聊的时候看到这个未完成的早期大片还保存在电脑里,然后继续看。结果意外被里面的每一个角色吸引,无法自拔。由费雯·丽扮演的斯嘉丽,有着狐狸般美…
在乔教主去世后,听说许多企业主,尤其是台湾和中国的中小手机和平板生产厂家,那是弹冠而庆,我从此感到了乔布斯的力量。所以特意去买了《乔布斯传》这本书。虽然很厚,但是大约一周就看完了,有很多的感触要说一说。传记中一直以乔布斯的怪异性格为主线,我却觉得小说有点”哗众取宠“。传记中一直声称,乔布斯的这种神奇的性格,惹怒了很多人,但是也正是这种性格给了乔布斯最后的成就,但是我觉得如果乔布斯真的如传记中一半的…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在小说中,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这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写少年时…
我总是很难适应一个新的生活,不是不愿去适应,而是心里有一道阻隔,不愿去接受,以至于把自己搞的很累,甚至于造成精神的决堤。人总是要有自己的个性的,但是要学着去接受,去适应新的环境,作文在线,不要让自己很烦很累,去找寻生活的乐趣。不要抱怨命运的安排,命运把你安排在哪里,你就把哪里的欢乐发掘出来,尽情享受,享受人生,享受命运。人都应该敞开自己的思想,去享受生活,去寻找快乐,在快乐的生活中去追寻精神的耶路…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貌的描写,作文在线,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
这是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七岁的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但十二岁那年,女孩葵花被命运找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着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小说人物鲜活灵动,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真情真性,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作品写尽…
这学期的第一单元主题阅读里有一篇名人小故事。我读完之后。深有感触。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名誉天下的作品。只是年轻的巴尔扎克有些过于自信。处理事情轻率武断。这些都被他曾经的一位老师看在了眼里。一天。老师前来拜访已经成名的巴尔扎克。巴尔扎克没能认出老师。以为她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老师请他看一本作业本。并说说这孩子今后前途如何。至此。巴尔扎克依然没有认出…
文章作者:|时间:2018-10-1620:18|来源:当雨季来临时,生命的记忆被雨水淋成褪色的风景,所有不经意间的回眸,都被绚丽成最浪漫的构思,当梦醒的清晨,便无耐的投入另一种漂泊。有人说老天是不公平的,越是完美的东西上帝便会给你制造些缺憾,让其痛苦和不安,就像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点苦难就叫苦连天,一蹶不振,无论谁鼓励和哀求都无动于衷,放弃了重拾希望的勇气。也有人说老天是公平的,在关上一扇窗的…
我不能准确地形容出自己对《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感受,甚至在看过了三遍之后。只感到他带给我的感动、启示和力量是以前任何一本书都未曾有过的。或许,我能从心底挤出“强者”两字来做一个笨拙的形容,但书中处处洋溢的奋斗、抗争和苦痛又怎能简单地用“强者”一言概尽?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获得更多人对自己作品的认同,可能就是他对成功的定义,也是他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但对克里斯朵夫来说,这,并不是全部。他虽然和其他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