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

关键词: 读《追风筝的人》,
作文在线 分享时间:

一直相信,有感想的时候总应该趁热打铁。我是在这两天之内的空档时间内把这本书看完的,算起来前后通共也花了6小时左右。

当我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没有急于想翻开它。脑海里掠过的是那只风筝,那只在天空中旋转的风筝。我不知道它即将为我呈现的会与我想象中的有多大的反差,但是一直我希望在某一性质上我的猜测能与其有几分相似。直到我读到故事的结尾,那种曾经来过的落寞与空虚感竟再度侵袭了我尘封许久的心灵。我突然希望我也有那样一只风筝,在我有生的生命长河上能够让我追,“为了你,千千万万遍。”

那个纯真的让人同情的男孩,我一遍遍的想象着他是怎样习惯着从出生便注定要过的卑微式的仆人生活而甘之如饴,我想象着他是怎样睁大着眼睛满怀羡慕的听着阿米尔念的他看不懂的故事,我想象着他是怎样为《沙纳玛》中罗斯坦强忍悲痛听着儿子临终遗言时而泪如泉涌,我想象着他是怎样高兴满足的收到每年的生日礼物而内心本所奢求的却不过是细微到不能被称之为礼物的礼物,我想象着····可我唯独不能也不敢想象的是他终究是如何以一个跪拜的姿势在最后的枪声中无声的倒于血泊中。

为了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足以囊括哈桑的忠诚,善良与纯洁。当他看到了小巷的那一切,他本可以选择放弃,他可以放弃的。可是没有,那一刻,我深深地震撼于此时眼前这个男孩所拥有的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他每次都能饶有把握的找到那些断了线的风筝,他看到的天空,纯的没有任何一点瑕疵,没有怨恨和痛苦的阴霾。

而本是懦弱的“我”,轻易地走上了背叛。或者说人性本都有自私的一面,那些所谓的无私也许三分之一才是骨子里带来的,而三分之二也是经历了一定的磨砺与考验后的转变,是越过了一定沧桑后的精神。“我”逼走了阿里和哈桑,那个父亲四十年来依赖的最忠诚的仆人兼朋友,那个父亲不能承认的并为之自责内疚的另一半。十几年的巨变,各自东西杳无消息的“平静”生活的背后终究是掩藏着每一个人的心事与悲哀。“我”初尝爱情的甜蜜之时,也许,是安拉的保佑与引导,我相信此时的“我”是逐渐在走上救赎这条道路的。“我”对索拉雅过去的宽容不计较,“我”对自己曾经的愧疚···

父亲终究是走了,那座曾一直庇护着“我”的大山,他一度以高大巍峨的不屈形象在“我”的心中存在着。而此时“我”恰如一只割断了线的风筝,“我”突然有了茫然与害怕。其实“我”想着父亲,而也还是想着哈桑的。

也许真的是造化弄人,多年后,“我”一度害怕和愧疚的心事终究到了昭白的那天。可是这一切的变化并没有真的让该喜的人喜。太迟了,那个幼年时陪伴着“我”放风筝,追风筝的哈桑已经死了,是种族歧视?还是飞来横祸?其实“我”心知肚明。哈桑留下的唯有那个还在承受着不幸与灾难的孩子,在这条灵魂救赎的道路上,“我”终究幡然醒悟不惜一切代价去拯救这个孩子,“我”同父异母的弟弟的孩子。

到这里,我不忍心再写下去关于这个孩子的细节了,那样一个触动人心的结局的背后,我从悲凉中抽出的不仅有惋惜,还有感动。那一刻子弹穿过哈桑的躯体的时候,它几乎同时也穿透了我的心,只觉得一阵刺痛。那个沉默的索拉博,他不会反抗,不会争取,他继承了哈桑默默承受,一切顺从的性格。厌腻了,他厌腻了一切。是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索拉博浸润在那个满是鲜血的浴缸时的抉择,是对的。

他和他的父亲一样,他们的心灵仿佛就是里的一颗青翠欲滴的嫩苗,它让我产自内心的怜爱与不忍。

为你,千千万万遍。春天里,一个成年人在孩子中的追逐,一阵清风拂面,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想起了一句话,这时间只要有情,有坦荡的真情,你还求什么呢?

我抬起头,看见了头顶上的那只风筝,满载着友情,爱情和亲情。

我追。